来源:中国民俗文化网 作者:佚名
从《金 瓶 梅》看西门庆欺骗女性的伎俩
古人云: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
西门庆有妻,有妾,又包了个妓。但是,说实话,花钱买春包个妓,根本就没啥技术含量。若有本事吃白食,不花钱又上良家妇女,那才是高手。
西门庆想到了李瓶儿。
李瓶儿是西门庆结拜兄弟花子虚的老婆,就住在自家隔壁。她一向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平时就是看到一眼也难,从来没和她说过一句话。和她之间,究竟有戏没戏呢……
再说,那可是兄弟的老婆呀!
呀!西门庆也顾不得许多了。
首先得“巧遇”。 巧遇,是N种方法中最好的、最自然的相识方式了。
可是,没有机会巧遇怎么办?那也好办,就制造机会巧遇呗。
话说有一天,花子虚下帖子请西门庆到外面去吃酒。花子虚包的一个妓女(吴银儿)过生日,所以他就叫西门庆来喊他一起出去。
西门庆就打选衣帽,穿戴整齐,叫了两个跟随,骑一匹骏马,先迳到花家来了。
恰巧,花子虚此时不在家,他的老婆李瓶儿,就站在二门里台基上。台基,就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
当时是夏月天气,有些炎热,李瓶儿穿着一件薄薄的“藕丝对衿衫”,下面是“白纱挑线镶边裙”。
“衫”,古代指无袖头的开衩上衣。(比如汗衫、衬衫,都是无袖或短袖的。)李瓶儿的穿着,一贯都是非常讲究、非常时髦、非常高档的。换成现在的标准来看,应该相当于是吊带。
女人混得好,身上就穿得少嘛。
西门庆看见只当没看见,径直大步走了过去。书上写道“那西门庆三不知走进门,两下撞了个满怀。”你看,巧不巧?
人家那么大个人,又站在最明显的空间处,他就这样面对面往人家身上一撞,撞个满怀。你说他是有意的呢,还是无意的呢?你不知道,反正他没看见嘛,很正常啊。
这一撞,准撞出故事来。
紧接着,西门庆就很自然的、很有涵养的“忙向前深深作揖”。
“深深作揖”,这是西门庆习惯性的招牌动作。
怎么叫作揖呢?“古所谓揖,但举手而已”。也就是说,只举手,不鞠躬。但是,西门庆在遇到女性时,都是“深深作揖”,又举手,又鞠躬。
我们再来看第二回,西门庆初遇潘金莲时,被竿子打了头,西门庆不仅没发怒,反而还行了个大礼: “那人(西门庆)一面把手整头巾,一面把腰曲着地还喏道:''不妨,娘子请方便。''”
“把腰曲着地”,这一揖够深的。可见,“深深作揖”是西门庆早已养成了的良好习惯,总是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这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可并不多见咧。
现在,西门庆和李瓶儿先撞了个满怀,再深深作揖。那么,李瓶儿呢?没招,她也只好回礼,“还了万福,转身入后边去了”。使出一个丫鬟来,叫给西老板上茶。
撞个满怀,只一瞬间的事。但书上把西门庆的感受描写得很清楚:
“这西门庆留心已久,虽故庄上见了一面,不曾细玩。今日对面见了,见她生的甚是白净,五短身才,瓜子面儿,细湾湾两道眉儿,不觉魂飞天外。”
正在幻想间,花子虚回来了,和西门庆一同出去吃酒,直吃到天黑。这西门庆留心,故意把花子虚灌得酩酊大醉。
然后,西门庆就把花子虚搀扶着送他回家。这样,就又制造出了一个和李瓶儿近距离接触的正当理由。
李瓶儿出来拜谢西门庆,说道:“拙夫不才贪酒,多累看奴薄面,姑待来家,官人休要笑话。”
那西门庆忙屈身还喏(依然很有礼貌),说道:“不敢。嫂子这里吩咐,在下敢不铭心刻骨!若让嫂子担心,显的在下干事不力了。方才被那些人缠住,是我强着催哥起身。走到乐星堂门口郑爱香(名妓,小名叫做郑观音)家,哥就要往她家去,被我再三拦住,劝他说道:''恐怕家中嫂子放心不下。''方才来家。若到郑家,便是一夜不归了。嫂子在上,不该我说,哥也糊涂,嫂子又青年,偌大家室,如何就丢了,成夜不在家?是何道理!”
这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正气凛然。
装正经,很好很强大。名声再差也要装正经,总不能一见面就像个色狼似的,那还混个屁呀。
事实上,西门庆在和女性交往中,一直都是“谦谦君子”的形象。
再后面几天,西门庆叫结拜兄弟应老二、谢老三等一伙人,天天把花子虚缠在妓院里喝酒,不放他回来。这样,机会就更多了。
李瓶儿一着急,就老是会叫丫鬟过来请西门庆问讯。
西门庆就会很正派地说,我,其实很少去那种地方,若是我在那里,有个不催促哥早早回家的?相交朋友做甚么?哥什么都好,就是这一件事不好。
李瓶儿真的要感慨啊,怎么人家的老公就那么好呢?自己的老公咋就不知道珍惜呢?有人家西门庆一半好就不错了。
一日,李瓶儿对花子虚说:“你在外边贪酒恋色,多亏了隔壁的西大哥,你买分礼儿谢谢他,方不失了人情。”
花子虚就连忙买了四盒礼物,一坛酒,叫小厮送过去。
这些礼物,西门庆都收下了。他大老婆吴月娘就问他说:“花家怎么无缘无故地送礼过来?”
西门庆解释道:“花二哥前几天在妓院里喝醉了,是我搀扶着他回的家。他天天在妓院里鬼混,我劝他休过夜,早早回家。他老婆因此感谢我,故买了这些礼物来谢我。”
吴月娘听了,眼睛瞪得大大的:“我的哥哥,你还是先把你自己管好罢,你还泥佛劝土佛!在外面养女调妇,成天不落屋,还反劝人家汉子!”
·上一篇文章:男女的那点事为何被称作“云雨”?
·下一篇文章:收藏品中的清明文化:古人常在清明放风筝求姻缘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iaoshuodu.cn/news/qiwen/119222526329DD3GI45H37JA5136E.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