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毛泽东和陈毅 毛泽东和陈毅的革命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从1928年4月28日两人第一次相见开始,直至1972年1月6日陈毅逝世,在这长达44年的峥嵘岁月中,他们共同伴随着中国革命雄伟壮丽的历史,走过自己生命历程中最光辉的征程,结下了性格反差之大、却又是领导人中少见的政治信任和个人感情。本书详细介绍了毛泽东与陈毅在革命生涯中的情感世界。本文选自此书第六章,讲述在抗战胜利后发起的苏中七战七捷战役前后,陈毅与粟裕在战略上产生了分歧,毛泽东如何从实际出发,最后圆满解决问题的经过。 毛泽东的南线出击计划 1946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常的一年。 这年年初,战火还弥漫着中国的天空。随着1月13日停战、政协各项决议的通过、整军方案的达成,人们觉得和平民主新阶段已经到来了。人们期待着和平,也盼望着和平,但是,6月26日,国民党蒋介石以三十万大军向我中原解放区大举围攻,又挑起新的全面内战的战火。在新的全面内战爆发前,毛泽东对形势的判断有一个从力争和平、准备蒋介石大打到以打促进和平的变化过程。 6月19日,即新的全面内战爆发前一周,毛泽东在一份电报中指出:“观察今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六个月内外时间,如我军大胜,必将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如蒋军大胜,则不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介石进攻,争取和平前途。”这一电报精神与以往已有所不同,其重点是要在“六个月内外时间”争取我军的胜利,以实现和平前途。 毛泽东为什么估计“六个月内外时间”可以决定战争胜负呢?中共中央在两天以后,即6月21日的一份电报中作了说明:“国民党危机空前扩大,大城市人们对国民党极大不满,酝酿反战运动;各省灾荒甚重;杂牌军动摇者;美国舆论已开始批评国民党,如重新爆发内战,估计打不长久,半年之后,可能议和。” 对战争形势的这种分析判断,必然影响到对战略计划的制定。6月22日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南线出击作战的战略计划,请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同志考虑。 这个计划是在国共和谈全面破裂、国民党军向我大举进攻时,我山东、太行两解放区主力部队实行外线出击,向南作战。要求太行解放区的部队以豫东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集中主力尽可能攻取陇海路沿线南北十几个县城,着重在野战中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相机占领开封;山东野战军则以徐州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集中主力配合苏皖北部的部队攻取津浦路徐蚌间及陇海路黄口、徐州段各点,着重调动徐州之敌在野战中歼灭之,相机占领徐州,同时,要求集中野战军主力以对付江北之敌,配合作战,并考虑在形势有利时,太行、山东两区主力南渡淮南,向大别山、安庆、浦口之线前进。 毛泽东的这一南线出击作战计划完全是一种外线出击的作战计划。6月24日,毛泽东在给陈毅并告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的一封电报中,又进一步扩大南线出击作战计划的规模,即由太行、山东两区主力外线出击,扩大为华中野战军参加的南线三军主力外线出击。 毛泽东在6月22日、24日电报中提出的南线出击作战计划,当年是绝密的,开始只限于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陈毅和舒同五人知道,
·上一篇文章:虎将聂凤智趣事:差点被人掀了“芙蓉帐”
·下一篇文章:揭秘:用6年时间由学生变“伟大领袖”的中国军阀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iaoshuodu.cn/news/lishi/0891815389FIK04DH1BA7F54G66164.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张雄文 |
佚名 |
佚名 |
柯云路 |
佚名 |
刘继兴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