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张雄文
刘亚楼很有些不解,笑着问道:“林总,你对华野的作战情况,特别感兴趣,是不是想与粟裕同志比个高低?” 林彪回答说:“你这个人说话欠考虑。首先,我对打了大胜仗的兄弟部队都很感兴趣;第二,我对粟裕同志的了解,比你们要全面和深刻。南昌起义之后,从南征路上开始,及至井冈山时期,就数我们两个打得好。后来,由于经历不同,而形成了不同风格。我因为长期以来,肩负保卫党中央的重任,又是毛主席直接指挥的主力,我的担子很重,打仗较为慎重。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长期孤军作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如豫东战役,我看最多只有五成把握。拿这次淮海战役来说,没让杜聿明跑掉,就值得研究、探讨和借鉴。”② 林彪的这些分析,可谓知己知彼,无疑是切中肯綮的。 如果粟裕当时听到了林彪的这番宏论,大概也有一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感慨了。 事实上,他对林彪也是钦佩的。 毛泽东将台湾战役交给他之后,粟裕考虑到参战部队不仅是三野全军,还有其他野战军四个军的部队,又将影响到太平洋和东南亚局势,因此向毛泽东建议,派刘伯承或者林彪来主持战役,自己则作为华东战区的军事主官全力协助。 尽管毛泽东未曾答应,继续要他全权负责,但也能看出在他心里,林彪与刘伯承一道,是全党之内他最为敬重的两位军事大家。 辛弃疾有写孙权的一句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说普天之下,孙权的对手只有曹操与刘备。粟裕似乎也可以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林刘”了。 1958年粟裕落难后,林彪参加了几个批判的会议,但他没有落井下石,或者“明批暗保”,更不曾无中生有说粟裕一句不是,甚至还与叶剑英、萧劲光、陈赓等人一起,帮粟裕说了难得的公道话。 不久,林彪专门找到粟裕这位尽打神仙仗的人,两人相见甚欢,谈了很久。 他先宽慰粟裕,然后说他“缺少党内斗争经验”。 粟裕老老实实地说,自己不仅缺少,而且没有党内斗争的经验。 这一点,比粟裕进入中央要早,洞悉许多内情的林彪也是相当清楚的。 粟裕还向林彪解释说,自从1932年离开红一军团后,在赣东北、福建、浙江工作,对中央苏区情况不了解。抗日战争中在苏中、浙江工作,对延安情况不了解。 在总参工作中确实有错误,最大的错误是任总参谋长时,主席找我谈话,要我经常去汇报,十天半月一次,也可随时去谈,以后由于彭德怀说我骄傲自满,自己患得患失,便只向彭德怀汇报,不敢向主席汇报了。 当总参谋长是毛主席坚持才确定的,主席当时还讲,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是要大家扶持我的工作,主席对我是非常爱护的。 这个时候,粟裕也和当年毛泽东一样,“鬼都不上门”,头上戴着“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与“里通外国”两顶高帽子,“权倾一时”的总参谋长一职被解除,中央书记处主要负责人还找他谈话,不许他接触部队了。 患难见知己。林彪能冒着莫大的风险找粟裕,而且说些忌讳的话,的确有上古侠义之风,与当年登门拜访门前寥落的毛泽东是一脉相承的。 粟裕也视之为可以交心的人,说了许多平日里从不提及的话。 两年后,也就是1960年2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多次侃侃而谈,全面论述了自己在敌情的估计、战略方针、战争准备和加强战略侦察、军队建设、民兵、义务兵役制以及工作作风和总参工作等方面的独到见解。 今非昔比,因为林彪是军委第一副主席,是这次扩大会议的主持人,粟裕将这些他过去虽
·上一篇文章:洞房花烛夜逃出家门投奔红军的中共猛将
·下一篇文章:揭秘:国民党女兵为何裸身大逃亡 惨遭彝人“吃葡萄”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iaoshuodu.cn/news/junshi/1167133755E782HBGB37709B511E07.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闻翟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