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编为四个团。
8月初,有消息说:“石军已到鲁德州、武城二万以上,归韩收容。韩声明石之基本队伍愿收容。”这个消息对石友三残部的状况是夸大了的。尽管李宗仁在广州信誓旦旦地宣称:“虽然蒋中正命令各军任何部不能收容石部,可是韩复榘已极力保护,使石部到德州整顿……东北方面也不敢扰入山东一步,恐防韩可藉口出兵,而再形成一个反蒋新局面。”但据蒋方的情报显示:“我军俘获石部确数在三万五千人以上,其孙、米二师主干、所有枪炮完全缴获。据蒋伯诚本(9)日电告,石残部到鲁者实不足万人。”
曾经拥兵六万、横行一时的石友三部从此土崩瓦解,再也不可能在民国政治舞台上扮演什么重要角色。
在蒋介石统治中国22年的历史中,中央政府和地方实力派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从石友三1931年反蒋到失败这一个案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地方实力派在同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政权周旋中,看得最重的是如何保存并发展自己的实力,他们口头上常常表示效忠中央,实际上各有怀抱,往往貌合神离,对蒋介石的统治也并非忠心不二。一旦力量对比发生微妙变化,或蒋介石对他们的生存构成威胁时,他们中的一部分势力就会冒险一搏,以求获取更大的实力或生存空间。由此也可以看出蒋的南京政权始终没有建立起牢不可破的权威,地方实力派的反蒋活动从没有停止过。
地方实力派同中央政权之间的互动中,尽管对蒋介石的统治有着各自不同的不满或不服,但在一波又一波最初看起来声势浩大的反蒋抗争中又不能团结一致,而是各有打算,彼此相互猜疑,甚至口是心非。他们之间有时的相互拆台,未必都是出于主观上助蒋,而是希望利用蒋所处的被动地位,同中央政府讨价还价,以此追求更大的利益。这些弱点,自然便于为蒋提供机会分化收买,各个击破,并最终瓦解反蒋派的挑战。
蒋介石掌握着中央政府,又为他打击地方实力派的反抗提供了三项别人无法获得的优势:一是拥有中央名义,师出有名。这在中国社会长期存在“名不正则言不顺”的传统习惯下,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可以通过交换部分权力,以封官许愿的方式,重新分配中央资源,以此分化对方;三是掌握着无人能够比拟的中央财政,利用“银弹”,为收买中间派提供了经济上的有力保障。蒋介石在打击石友三的反叛中,将以上优势运用得淋漓尽致。
尽管如此,处在半封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中央政府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蒋介石始终不可能完全消除分散在各地实力派的全部势力。因此,中央政府和地方实力派的关系问题也就始终或隐或显、或起或伏地存在于这段历史的全过程中。
·上一篇文章:血染万家岭:薛岳灭寇万余,几乎全歼日第106师团
·下一篇文章:揭秘:国民党女兵为何裸身大逃亡 惨遭彝人“吃葡萄”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iaoshuodu.cn/news/junshi/1015215635DEGFAA774HA3CCCCKA39.htm
【相关内容】
梁由之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