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无可置疑,王耀武作为军人是非常出色的。对上面,坚决执行命令-就算是猪,是你的上级你也得执行命令;对下面,非常宽厚,后面会提及。同时要求严格,训练认真,军队战斗强。王耀武本人的指挥能力也很强,反包围、迂回、伏击,象他这么灵活的将领,即使共军中也不多见。济南之战,打到最后时刻,还能保持指挥完整。而且洞察力强,无论是莱芜战役还是济南战役,他的看法都很正确。莱芜战役,他看穿了粟裕的伏击圈;济南战役,实际上弃守济南是最好的也几乎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因为济南实际上是孤城,王耀武在这里除了多死一个大将和人马外,没有任何价值。而如果按照王耀武的建议,人马撤退巩固徐兖。接下来如果解放军还要打淮海战役,那么国民党就多了一个重兵集团。
看王耀武的战斗经历,你会发现他几乎没有什么履险的经历。当然,他做了高级将领后,犯险之事就不能做了,张灵甫可以舍生忘死奇袭张古山,大不了战死,军长师长不能去,你死了这军队怎么办?将军要用冲锋的勇气,但是将军不是用来冲锋的。
即使在下级军官时期,比如旅长、师长,王耀武也没有打那么辛苦。一个关键点就是此人有谋略。比如谭家桥之战,他的前部遇伏击立即回缩开始反包抄,搞到最后成了红军仰攻他的阵地;再比如罗店,他白天挨炸晚上就去夜袭。当了高官,他的打法还是很好。上高会战,简直就象搞示范教学:你攻我守,两翼迂回。
其实战争就该这么打。总是千钧一发,那你的那一发早晚得断。
此外,王耀武很善于练兵。他早年拍何应钦和刘峙的马屁,就是帮对方不懂军事的亲戚长官练兵。而他训练出来的的军队,从抗日到内战,战斗力的确惊人。常德会战,8000人杀到只剩下100人,还能建制突围;孟良崮之战,师长张灵甫都死了,还有数千残兵在一个参谋的带领,在山谷里保持静默,准备等解放军打扫完战场后再出来(幸亏粟裕多了心眼,查了一下资料,发现除了死伤俘,还有一群人下落不明,下令再次搜查),这种军事纪律和素质,令人叹为观止;济南之战,打到最后关头,指挥依然正常-说实话这让我想起了柏林战役,希特勒直到死,依然能控制德国军队。
战前鼓励,可以提高士气。但是士气不是一切,那只是“红”。红而不专,是不行的。比如,我们热血沸腾忠贞不二,8000人全部殉国。那么一定会有文人墨客来写一文章,真是壮怀激烈,还可以建个烈士墓,留下一群FANS天天空天。但是历史学家一写:8000人阵亡,阵地只守了一天不到。这对于国家毫无意义。
中国人做了很多图虚名而无实利的事情,现在叫做“面子工程”。希望大家的爱国主义,不要是一个面子工程。
王耀武的军事生涯,以抗日胜利为一条分水线。之前,战无不胜,逢战必有功。之后,其实也没几次机会。莱芜一战,断送了6万人马,王耀武基本上成了光杆。吴化文叛不叛,济南都难保。很简单,援军没有,济南总会被耗尽。王耀武还没有强悍到以一个济南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荡平天下。
问题是,这一战根本不能算王耀武打得。这根本是陈诚和蒋介石指挥的。这两位高消费了一番,花的却是王耀武的血汗钱。他们发疯,王耀武大出血,从此一蹶不振。
不过莱芜战役,王耀武还是应该反省,就是为什么派个李仙洲去指挥?“就算抓6万头猪,3天也抓不完。”这是王耀武责难陈诚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实际上是4小时的战斗,6万军队土崩瓦解。王耀武指派的这个指挥官的指挥能力真是让人汗颜。换个人去,输还是要输,至少也能多拉些共匪垫背啊。
济南战役到的确是王耀武打的,但是这战役根本没有胜算,最多也就是多打死一些解放军,去和黄维一较高低。就战斗本身,济南战役也被记录为惨烈之战。而且王耀武的老部队知道王耀武被俘,还控制着一些阵地。当年有本军事纪实的书,作者还采访到了当年的国民党兵,提到此甚为得意。
值得一提的事,王耀武在抗战和内战中的心态也极为不同。抗战中,余程万弃守常德,王耀武是不认可的,显然他认可的就是你余程万死在常德阵地上,也不许丢阵地。而到了济南,同样面对部下,他说的却是“此不同于抗日,不必萌发轻生的念头”。
·上一篇文章:未上史册的抗战:中国曾歼灭日军一个旅团
·下一篇文章:史实揭秘:毛泽东一生中内心最痛恨的人是谁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iaoshuodu.cn/news/junshi/079111332310ACF148G1GF00IJ52CKD.htm
【相关内容】
不敢枉言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杨雪燕 杨闻宇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