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这个时候旅长张灵甫提议从绝壁上去。这一提议得到认可,张率部杀上日军阵地,夺取了张古山主阵地。日本人一度反攻,张就在张古山率部血战,第二次抢回阵地。这一战张灵甫部杀得尸山血海,一个团长重伤,一个代理团长阵亡,三个营长一死一重伤。张自己腿部受伤。这个伤一直没有治好,因此张灵甫后来就有点瘸,人称“张瘸子”,一直到他在孟良崮自杀。
日本的师团长松浦淳六郎率少量部下躲过了中国军队的搜索。但是106师团在包围圈内的建制全部被歼,只有在包围圈外的重炮部队(因为拉不进丛林,才得以幸免),实际上整个师团在建制上已经不复存在。在最后时刻,由于日本军死伤惨重,中下级军官几乎死尽,日本人不得不空投了200名联队长以下军官以图重新控制局面。
这一战,日本人106师团死伤9000人,被俘300人(还是得佩服一下,只有300人被俘),残部2000人(另一说不足千人)完全散布在包围圈的丛林里隐蔽。直到中国军队撤退,这2000残部才被日本人救出。出于士气考虑,日本人没有取消106师团建制,也否认此师团被全歼,而是补充兵力重建。但是这个补充的数量,根本就是新建师团了。
中国军方面,此一战薛岳成名,74军成名,张灵甫也成名,被编成了话剧,以真名出现在剧中。
说到这里,倒要对比一下张灵甫和王耀武。你可能注意到,王耀武可没有类似的亲身血战竟日的经历,他也没受过什么值得一提的伤。王耀武和张灵甫,属于两个极端。王耀武所长,是练兵,训练,指挥,运筹,这是一个战略人才,指挥家。他和中共方面的粟裕、刘伯承、林彪等人属于同一类型。而张灵甫则以勇悍闻名,敢打恶战,敢冲,不怕死。他倒和前面提到的寻淮洲很类似。寻淮洲被王耀武称为“虎将”,是因为他提着机枪率先冲锋。中共方面的徐海东、王近山、许世友和张灵甫更多相同之处。这些人站在某个阵地上,就能让这个阵地的人感受到一种杀戮的冲动,给所有人以勇气。
此战后,王耀武成为74军副军长,依然兼任51师师长。1939年6月,蒋介石亲自召见这位黄埔三期的名将,提升他为74军军长(俞济时升任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至此,抗日名将王耀武能够完全指挥一军,独立完成战术任务。
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此战日本人以10万人攻长沙,最后损失3万人,退回原地。此战役中,王耀武展露了自己的指挥才华。他奉命率74军截击长沙进犯的日军两个师团,恶战于高安。但是王耀武不仅仅是恶战血战,还反包围,断敌退路,然后以51师主攻,夺回了高安。这里多嘴一下,你可能看见74军一打二(日本人一个师团编制上和中国一个军类似),觉得74军简直是天军-虽然我是在鼓吹王耀武将军,但是这里还是提醒一下。两个日本师团,一个101,另外一个就是那个倒霉的106。所以...嘿嘿,74军还没那么悍,不过自己在万家岭种的树,自己就可以乘凉。
第一长沙会战,74军的赣北方面不算主战场,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悲壮血战。但是,王耀武的特点却展露出来。说起来很简单,迂回、包围。但是现实是,国民党军,无论抗日还是剿共,习惯于守阵地,被伏击,向来缺乏主动精神,想不到用迂回包抄这些方法去包围别人。回头再看看谭家桥之战,国民党有多少将领和军队,在遭到伏击后,会想到可以反包抄共军?
很简单,但是能完成这个简单,就是名将。你说穿了,共产党的打法也很简单:集中优势兵力,包围分割,围点打援。结果打了这么多年,对越自卫还击,还是围点打援,越南人继续上当。
简单就是美,你能完成它就是成功。
1941年3月,上高会战爆发。此时日本人在华北已经非常头痛,因此1941年初决定调33师团回去进行华北治安战-也就是“扫荡”。在回去前,他们决定让33师团参加一次战役,以巩固南昌外围,免得后院失火正在扑,前面有人砸烂墙。3月14日,日军第33、第34师团及第20混成旅团,分北、中、南三路秘密集结,合击上高,引发上高战役。
战役开始不久,中国方面70军接连失利,日本人很快打到了驻扎在上高城外的74军面前,20旅团和34师团会师。3月21日,两军开始交战。这里说一下,我不是要贬低70军。实际上,74军是抗战中正面战场最强的军,所以你从上看下来,恶战连连,战果不断。但是当时中国军队的整体情况可不是74军这样。70军被日本人拿下全部阵地,这就是当时中国一般军队的情况:他努力了,他能力不足,他失败了。
·上一篇文章:未上史册的抗战:中国曾歼灭日军一个旅团
·下一篇文章:史实揭秘:毛泽东一生中内心最痛恨的人是谁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iaoshuodu.cn/news/junshi/079111332310ACF148G1GF00IJ52CKD.htm
【相关内容】
不敢枉言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杨雪燕 杨闻宇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