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1936年秋,归国后的李延禄被派到上海、南京等地,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他广泛接触国民党中有影响的爱国将领和人士,取得很大成绩。1939年在延安,任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党的“七大”代表。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延禄任合江省政府主席、黑龙江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是全国人大一至五届代表,全国人大三、四、五届常委。
“一二·九”运动领导人李常青
(李延祜、李幼耽)
他自幼勤奋好学,较早地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在家乡吉林省延吉县一带,多次组织和领导学生、教职员工,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斗争。曾经担任过吉林省督学,分管延边地区,后因思想过激,被教育厅免职。
1930年11月,“吉林五中共产党案”发生,反动当局通缉李延祜、于克、张文海等人。1930年李延祜化名李常青(自此以后一直用这个化名)逃往北平,在北平民国大学参加“左联”,并于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返回吉东地区开展学运工作和农运工作。1932年进关至1938年,他曾任中共焦作中心县委书记、北平市委书记、河北省军委书记、河北省委特派员。在白色恐怖下,他长期坚持党的地下斗争。
1935年春夏之交,北平地下党和各种革命群众组织除共青团组织外全部遭到大破坏,特务肆意横行,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市,日本正准备侵占华北。在这种严峻时刻,河北省委特派员李常青奉命来到北平,恢复党群组织。李常青果断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学生运动。于是,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6000多名学生冲破军警包围,高喊“打倒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举行请愿,示威游行,这便是震惊中外的“一二·九”、“一二·一六”学生运动,并由北平学联组织平津南下扩大宣传团,掀起全国抗日高潮。
在建国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李常青曾任中共松江省委书记兼哈尔滨市委书记,主持并领导松江省委和哈尔滨市委工作。
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继任军长李延平
1932年1月,李延平离开家乡,投奔到宁安县胞兄李延禄所在的王德林领导的抗日救国军。同年6月,在补充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他被任命为执行特殊任务的绥宁游击支队队长,活跃在东宁、密山一带。1936年2月下旬,李延禄去莫斯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执行新的任务,由李延平接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兼一师师长职务,活跃在勃利、富锦、宝清等县一带,经常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38年11月20日,当李延平率领四军部队在五常县南磨石顶子活动时,不幸遭到敌人的重重包围,在激烈的战斗中,李延平壮烈牺牲,年仅35岁。
为抗日呐喊冲杀的焦作铁道游击队长李延贵
(李秉才)
李延贵先在延吉第四师范读书,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1928年,20岁的李延贵转入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念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以学生会代表身份组织学生参加吉林历次学生运动,被开除。后来通过党的关系,安排到和龙二校任校长。
“九·一八”事变后,延边开展秋收春荒斗争。和龙二校由于学生积极参加了秋收斗争,日本警察署将李延贵逮捕,后经营救,方得获释。1934年到河南焦作扶轮小学任教,担任党支部书记。该年10月豫北特委书记李剑森叛变投敌,供出焦作党的组织,李延贵(李秉才)等三人被捕,解往开封。于1935年在地下党的营救下获释。
“七· 七”事变后,李延贵组织了铁道游击队任队长。游击队很快由20多人,发展到40多人,下设二个大队。后又经进一步发动工人、农民加入抗日武装,又增设了第三大队,游击队已形成近百人的队伍,活跃在太行山区,成为焦作地区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1937年秋,李延贵率部在修武一带打游击。国民党一个特务混入游击队里妄图夺取领导权,趁李延贵发疟疾时将他枪杀。
·上一篇文章:中国:拥有最烂的足球队与最强的军队
·下一篇文章:北洋军阀头子们的结局:一个军事政治集团的始末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iaoshuodu.cn/news/junshi/079101044488IGJFE2D7255D0C35EA.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廖永华 |
佚名 |
本站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