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隋朝大运河
   
    “看来,隋炀帝的案是翻得有理,势在必翻了,有大运河为他作证。”
   
    中国大运河,这个名字,仔细划分,下面有两个系统:一个叫京杭大运河,另一个叫隋唐大运河。它们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运河,时间不同,地理不同,总之,虽然都叫大运河,但基本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系统。迄今为止,许多人都弄不懂,一提中国大运河,就以为是京杭大运河,根本不知道还有一个什么隋唐大运河。
   
    这就需要细细地剖析和介绍了。
   
    我有幸随全国政协考察团视察了两次,作了一些调查。
   
    2006年考察了京杭大运河,先后10天,回来后写了一篇《运河,残缺的辉煌》,宛如是上篇(编者按:此文2006年9月18日在本刊发表);2007年年底又考察了隋唐大运河,也是先后10天,回来后也准备写一篇随想,权当作下篇吧。
   
    隋炀帝是个了不起的帝王
   
    仅拿大运河来说,完全可以为隋炀帝翻案。
   
    过去,史书上,还有大量约定俗成的固定看法,都把隋炀帝界定为一个很坏的统治者,说他劳民伤财,穷兵黩武,挥霍无度,很快把国家掏空了,隋代遂成了十分短命的朝代,昙花一现。罪魁认定就是这位隋炀帝。
   
    但是,有了大运河,情况完全变了样。
   
    隋炀帝称帝在公元605年,自其父隋文帝杨坚手中继位,至617年,在位12年。他在位期间做了一件大事,就是举全国之力挖凿大运河,这是他的雄才大略,为国家为民族为历史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业,立下了不朽的伟绩。
   
    现在看来,隋炀帝的大运河,起码在历史上有以下六大功劳:
   
    第一,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在古代,陆路长途迁移,只能靠骑马、坐牛车和步行,要跋山涉水,行动十分艰难和缓慢。但是人类早就有认识,水是可以利用的,可以坐船过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载重,往往比走旱路要方便许多。把人和物放在船上,或人划,或扬帆,或做水闸提升下降,可以日行数十里甚至百里,真是一种人类行为的飞跃。船大,可运兵,可运马,可运粮食,可运草料,可运煤炭,可运石材,花样多了,大大拓宽了人类的活动空间,以致可以组织起有效的大规模的国家行为。不过,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的流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南北则不行。隋炀帝决定挖凿南北大运河,干脆把东西南北都用水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岂不是一盘大活棋?有了大运河,他可以把整个中国国土真正地完整地纳入自己的王权范围,宛如揣在自己的怀中,牢牢地属于自己。在过去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位帝王这么做过。这是空前的。
   
    第二,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镇,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纯属拔地而起,这不得了。大城,意味着人口的相对集中,意味着人才的聚集,而且因需要而都有分工,有搞运输的,有搞搬运的,有收税的,有管理的,有造船的,有搞仓储的,有搞货物集散的,有做买卖的,有旅店,有饭店,有美人街,有唱戏娱乐的,还有学校一类的机构,总之,越聚越多,名气也越传越远,终成气候,在历史上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大运河就是城市的催生婆,而且多子多福。
   
    第三,隋代大运河造就了扬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阳、开封)、北京(含天津)这样三大世界都市。扬州是大运河的起点,西安是中点,北京是终点。大运河把这三点造就成了规模宏大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经济大城市,成为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影响既深且远。
   
    第四,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 << < 1 2 3 4 5 > >> >>|


·上一篇文章:历史上最骁勇的蒙古公主:蒙古铁骑俯首听命
·下一篇文章:唐玄宗一生中的三大极品女人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iaoshuodu.cn/news/gudian/0881111653A2DH03HJG8ID13FCGGIC.htm


【相关内容】

揭秘千古传奇女子:穿越隋唐两朝后宫的萧皇后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