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最后岁月:神龙政变

继承人风波



武则天花了50年的时间让权力竞技场接受了一个女人,成为最高统治者。

当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唐朝为周朝时,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已经为这一天的到来付出了包括青春年华和三个子女(两子一女)的性命在内的惨重代价。谁料,登基仅仅是一系列更加错综复杂的矛盾爆发的开始。武则天的周朝在肇建之初就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尽管她左右支招、惨淡经营,其王朝也仅仅存在了15年。

英雄的暮年,往往更容易让人看清楚英雄本色,折射出英雄的毕生奋斗轨迹。705年,武则天改年号为“神龙”,这一年就被称为神龙元年。也就在这一年,暮年武则天以非常方式被迫离开了权力竞技场,后人称其中的变故为“神龙政变”。

在李唐皇室看来,15年的武周历史是拿不上台面的。后代李唐朝廷对此避讳至极,绝口不谈,仿佛从690年到705年的历史是一片空白。因此,原始典籍中留下的有关神龙政变的资料非常少,为我们还原神龙政变设置了重重障碍。以《旧唐书》为例,《武则天本纪》中对于这次政变的描写大而空洞:“神龙元年春正月……麟台监张易之与弟司仆卿昌宗反,皇太子率左右羽林军桓彦范、敬晖等,以羽林兵入禁中诛之。甲辰,皇太子监国,总统万机,大赦天下。是日,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这段记载以白描手法讲述了皇太子李显率领羽林军官兵冲入禁宫诛杀佞臣张易之、张昌宗,并趁机夺取政权,迫使武则天传位给他的经历。

而《唐中宗李显本纪》中的记载则透露了更多的信息:“时张易之与弟昌宗潜图逆乱。神龙元年正月,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定策率羽林兵诛易之、昌宗,迎皇太子监国,总司庶政。大赦天下……乙巳,则天传位于皇太子。丙午,即皇帝位于通天宫,大赦天下,唯易之党羽不在原限。”李显的传记相当程度上与武则天的传记是矛盾的。在传记中,诛杀张易之、张昌宗的主谋并不是皇太子李显,李显只是被动参与者实则是桓彦范、敬晖、崔玄暐、张柬之、袁恕己等几位重臣策划了杀奸臣逼宫的行动。

《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是桓彦范、敬晖、崔玄暐、张柬之、袁恕己五个人的合传。《敬晖传》只说他有诛杀张易之、张昌宗的功劳,对过程毫不涉及;《袁恕己传》则只说他参与了诛杀奸臣的谋划活动,参与了政变;《崔玄暐传》也只简单地说他有诛贼拥立之功,却不提为什么有这样的功劳。《桓彦范传》是五个人的传记中,也是《旧唐书》所有章节中对神龙政变描述最为详细具体的,联系其他的枝节内容,以下将尽可能地还原这个重要政变的真实面目。(来源《百家讲坛(红版)》)



698年,武则天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群臣奏请武则天召庐陵王李显回京。

被贬放的李显的回京问题涉及王朝政治的核心问题,其原因在于皇帝武则天的性别。武则天是女皇,百年之后皇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李姓的李显或李旦,还是传给同姓的侄子武三思等人呢?在西欧政治上,这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在封建礼法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这是有关国体国运的根本问题。皇帝姓氏的变更意味着王朝的更替:武则天姓武,由武三思等人继承权力意味着武周王朝的延续;如果由李显继承皇位,则意味着武周王朝的结束,李唐王朝的复辟。

现在大臣们集体亮出观点群起请求召回贬放庐陵的李显,这无疑是对武氏政权无声而釜底抽薪的反抗。

武则天花费了比其他帝王要重得多的代价才攀登上权力的顶峰,所以她异常珍惜手中的权力。自从登上帝位之后,她就一直思考着继承人的问题,到了晚年更是时刻没有忘记。在她内心深处,李家和武家难以取舍—跃跃欲试的武三思等人是自己的同姓后代;李显、李旦两个儿子憨厚老实、为人谨慎,而且都做过皇帝,大臣们心中对李唐王朝的感情难以磨灭,依然希望在自己身后天下能够恢复李姓。
|<< << < 1 2 3 4 5 > >> >>|


·上一篇文章:古代最喜欢戴绿帽子的10大帝王(组图)
·下一篇文章:丑闻:皇家公主屡被猥琐男骗婚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iaoshuodu.cn/news/gudian/08731162340C81C901C934G3A36G135.htm


【相关内容】

伊万和女皇的故事

佚名

一个女皇的故事

佚名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临幸西夏美女时“去势致死”之谜

佚名

小凤仙在沈阳最后的爱与哀愁

佚名

武则天:娇滴滴地伤天害理

佚名

胡皇后:好色一代女

佚名

鱼玄机:情欲世界的女皇

佚名

秋瑾的最后三年:从女性解放到民族解放

吴先宁

辽国“女皇”,怎么暗自“养情郎”?

佚名

宋朝最后的义士文天祥:中状元后曾蓄养大批歌伎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