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居庸关
汉文帝刚上台就办了两件大事,震惊朝野,就连一贯自持有功,趾高其扬的周勃也佩服得五体投地,后生可畏呀!只好羞答答的退了休,朝廷人才短缺。此时正好有一个被朝廷树立为“吏治模范”的河南郡守叫吴公的来京朝见汉文帝,了解到皇上的苦衷后向他推荐了洛阳人贾谊。
贾谊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他满腹经纶,遇事敢言,见解独到。他的到来给朝廷的议事制度吹来了一缕清馨的风,汉文帝见到贾谊就象齐桓公得到管仲一样如鱼得水,每议必召贾谊,征询他的看法和意见;贾谊也开诚布公侃侃而谈,从来不保留自己的观点,一改过去臣子看君王脸色行事,吞吞吐吐的坏习惯,君臣畅所欲言,气氛十分活跃。有时文帝召贾谊直接进宫作彻夜长谈,对贾谊的很多建议都一一采纳。并且提升他为太中大夫。
贾谊和文帝的这种关系招致了同僚的嫉妒,为了保护和历练他,让他更多的懂得一些人情世故,积累经验,以便将来能做更大的事情,汉文帝只好把他下派去做长沙王和梁王的太傅(刘恒不但精明同时也是平衡关系的高手)。长沙地处偏远,气候潮湿,贾谊十分苦恼,于是作《屈子赋》和《服鸟赋》来表达他的郁闷心情,他身处外地,心系朝廷,仍然经常通过奏章为文帝献计献策。此时汉文帝又启用了一个有才能的颖川人晁错。晁错和贾谊一样都是主张对内削弱诸侯的权利,重农抑商;对外坚决抗击匈奴的侵犯。
为了鼓励直言上柬,汉文帝又毅然决定废除“诽谤妖言法”,提出建立选举“贤良方正”的制度,规定:只要品行端正,能够直爽地说实话规劝皇上的,都有被选资格。他说:拿诽谤妖言法定罪,谁还敢说话?大臣们不敢说话,那么皇帝有了过失怎么才能听到批评?这不是封了百姓的嘴吗?我极不同意这种作法。他规定:凡是犯“诽谤妖言罪”的一律免罪释放,今后,不管老百姓说什么话,官吏不得干涉。这样一来,上奏章、当面规劝皇上的人就多起来。有时在出行的路上遇到有人上书时,汉文帝也会命令停车,把奏章接过来。他说:能采用的就采用,不能采用的就放在一旁,这有什么不好呢?
这道法令的废除是检验汉文帝治国决心的试金石。试想,自西周以来所奉行的都是以礼教为中心的统治,这个“礼”就是“周礼”,周礼的核心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也就是“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在这种下级绝对服从上级,全党绝对服从中央的礼制条框的制约下,提意见就是诽谤,就是妖言惑众,就是图谋不轨,就犯下了杀头的滔天大罪。汉文帝敢于废除这条祖制,确实表现出治国安帮的宏大气魄和决心。
大政方针已定,就要从落实抓起。文帝2年,贾谊上了一道奏章请汉文帝提倡生产,厉行节约。奏章说道:管仲说过,“贮藏粮食的仓库满了,才能够讲究礼节;有吃有穿的了,才能够谈荣辱”。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要说能把天下治理好,从古以来都没听说过。一个男人不耕种,就有人挨饿;一个女人不纺织,就有人受冻。现在是生产的人少了,消费的人反而多了,天下的财物自然不够用。如果朝廷能够动员老百姓好好种庄稼,使天下的人都能自食其力,连好吃懒做的游民都转移到农村去,财物富余了,天下自然太平了。
汉文帝完全采纳贾谊的建议,把重视农业生产当成立国之本,他亲自下田耕种体验种田人的疾苦,同时要求他的妻子和后宫女眷都要自己动手纺纱织布,用实际行动为天下人树立一种“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模式。而且还要求各级官吏都要深入生产一线,了解情况,指导种田,发放农贷,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老百姓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当年获得了大丰收。汉文帝听道后非常高兴,马上下旨进行嘉奖:今年农民格外勤劳,可喜可贺,准予免去天下农民今年田租的一半(即三十税一)。到文帝十二年,又免去一半即六十税一。到文帝十三年全部免除田地的租税。此举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空前绝后,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两千多年以后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农民革命的奋斗目标也不过如此。
种地不交税,国家的用度怎么办?晁错上了一道奏章说:开明的君王看重五谷,看轻金玉。农民现在是有吃有穿的了,可是其他用度还得用粮食换呐!现在粮价这样低,如果一旦遇上水旱虫灾老百姓照样借贷典当倾家荡产。这时大商人们囤积居奇趁机放债,小商人们则抬高物价加倍取利,这些商人他们男人不耕种,女人不纺织,没有农民的辛苦,却有千儿八百的利益,他们吃的是大鱼大肉,穿的是绫罗绸缎,有了钱就去结交官府王侯,势力越来越大越富有,百姓则流离失所愈贫穷,这时谁还有心思种田呐?不如用粮食作为赏罚,拿出粮食的可以得到官爵,可以抵罪,富人想要得到粮食就必须拿钱去买,这样农民有了钱,富人得到了爵位,国家囤积了粮食,岂不是一举三得的好事吗!汉文帝同样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并且加重了对商人的税收。他还开发矿山,铸造“四铢钱”,进行币制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国库充盈,国力大增,百姓的生活秩序井然。
就在废除田租的那一年,汉文帝又废除了肉刑。原来,齐国临淄有个读书人叫淳于意,他曾经做过太仓县令,后来弃官从医。他做官是个清官,当医生能够判断人的生死,医道很高,在当时也算是名医了。可他一向自由散漫不受约束,由于这种性格使得在一次治病时不小心把一个大商人的姨太太给治死了,大商人不依不饶,告他庸医杀人,草菅人命,官府把他判成肉刑。由于他做过县令,按照当时的法令必须押解到长安受刑。他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临行时叹口气说:生女不生男,有事儿真犯难呐。他有个小女儿很不服气,难道做女儿的就没有用吗?非要跟爹爹一起去长安说理。到长安后她给汉文帝写了一封信说道:我叫缇萦,是太仓县令淳于意的小女儿,父亲为官时老百姓都说他是个清官,这会儿犯了法当然不能以功补罪,但也不能用割去鼻子的肉刑来惩罚他呀,一个人犯了罪可以改过自新,可是鼻子割掉就再也安不上了,我愿意罚没为奴替父赎罪,请皇上开恩!
小女孩缇萦的信使汉文帝大为感动,他召集大臣说:惩罚犯罪的目的是治病救人,脸上刺了字,割掉了鼻子叫他们今后怎样有脸做人?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呐!我决定从今以后废除肉刑。于是把黥刑(脸上刺字)改为服苦役;把劓刑(割掉鼻子)改为打三百扳子;把斩左右止(砍去左右脚)改为打五百板子。汉文帝减轻刑罚注重文教,犯罪的人反而减少了,一年来全国犯重罪的案件一共只有四百来件。
·上一篇文章:东汉一出戏演了一百年
·下一篇文章:范滂与张俭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iaoshuodu.cn/news/gudian/071017102030830I6CJ7360ADKEC71JD.htm
【相关内容】
本站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丰木色子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