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作者:佚名 热度:
总部位于长春市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在此诞生。同时,捷达、奥迪、迈腾等合作品牌也拓宽了一汽品牌的成长之路。
一些汽车品牌不仅开进千家万户,还成为了一个城市文化符号。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安庆路5号》,忠实记录一些汽车品牌形成的背后故事。
翻开《安庆路5号》,这本书以一汽-大众近百位开拓者的奋斗故事为坐标,以一汽-大众非凡的业绩为蓝本编写而成,是一汽-大众30年的发展史,也是一汽-大众人的奋斗史,凝聚着中德双方开拓者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安庆路5号》书中记录着一汽-大众人奋斗精神的传承与升华。其中,就包括一汽-大众“传奇”车型——捷达的故事。
捷达一度曾是20世纪90年代的豪华车、高档车的代表,到后来成为皮实耐用车型的代名词。
近日,记者随着《安庆路5号》一书的编委会一同采访一汽-大众的元老们,挖掘捷达背后的汽车文化故事。
起好名字
第一辆捷达A2轿车下线
翻开历史的时间轴,1991年2月6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轿车工业基地。众所周知,一汽-大众引入生产的第一款车型就是捷达A2。
德国产品进入中国生产,需要起一个中文名字。一开始“JETTA”的中文名称就直接按音译写成了“椰塔”,也没考虑什么寓意。后来,一汽-大众经管会几位领导在一起商量叫个什么名字呢?时任一汽-大众人事副总经理的黄金河就说:“我看叫捷达吧,意思是迅捷到达的意思。”“不错,就是这个了,中德方都喜欢。”当时探讨的几位,大家异口同声的认可。捷达这款车和捷达这个名字从此奔行传遍中国大地。
“公司刚成立,那时候工作特别不容易,当时厂子里资源很匮乏,只有十几个技术干部,三四十个工人,工人们的技术还不熟练,手工焊装线也比较简陋。”原一汽-大众产品管理部部长黄春杰,工号230,是一汽-大众第一批员工,他说,因为当时国内还是比较缺乏生产汽车零配件的能力,所以就将整车零部件全进口到国内,只能以CKD(完全散件生产)的方式将捷达A2车型组装生产。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1991年11月1日,一汽-大众CKD临时焊装线焊接出第一辆捷达A2轿车白车身,同年12月5日,第一辆国产试装捷达A2车组装下线,为中国汽车工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此,开启了中国轿车领域的“捷达时代”。黄春杰还记得,当年他们在一汽-大众焊装车间里焊完第一辆车的时候,几个德国专家在现场就激动得大哭起来——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大家靠着极大的工作热情,顶着巨大压力把这么难的事都做成了,确实令人感慨不已,大家都太兴奋了。
激动万分
第一个捷达合格证
“我是标准的‘汽车二代’。”一汽-大众质保部材料技术中心原部长刘柏平开口就这样说,“上世纪50年代初,我爸爸从清华大学、妈妈从同济大学毕业来到长春,参与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他们经常给我讲当初艰难创业的经历。受他们的影响,我大学毕业也选择来到一汽工作。当一汽与德国大众合作成立一汽-大众时,我就报名应聘了,我也想体会一下创业的荣光。”1991年8月31日,刘柏平到一汽-大众报到,成为第一批员工,到质保部工作。9月1日,参加一汽-大众开业庆典,当主持人宣布每个部门的员工一起上台合影留念时,她才发现质保部就她一个员工。一个月后,质保部第一任德方部长上任;5个月后中方部长上任。后来其他同事也陆续上岗。“按时间排序,我是质保部‘第一人’!”刘柏平十分兴奋地说。
一汽-大众成立初期的质保部,主要工作是对下线的车辆进行终检,发放合格证。材料专业硕士毕业的她,为了胜任工作,在一汽-大众第一批SKD车下线之前,就每天蹲在当时一汽轿车厂总装车间现场,恶补汽车制造专业知识。“在一汽-大众开始SKD生产时,我从总装第一个工位开始,一个一个工位跟着装车,一张一张PDM图对照着学习,对整车的结构以及装配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全面了解,以便在车辆终检时准确辨别缺陷。那时,每天都是白班连着一段夜班工作,下班回家基本都是夜里了。”
“随着产量的增加,车间开始两班倒,终检的工作量也随之陡升。当时只有4个人,也得倒两班,我们每班工作12小时是常态。”刘柏平记得,有一次因为一个零件误装配而中间停线,导致车辆积压,她在现场连续工作36个小时。“那段时间,我还在业余学习德语,孩子也小,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一个月下来,瘦了十多斤,那时我们工作热情特别高。”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西游》里的太上老君
下一篇: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相关推荐
- 中国学者"海淘"敦煌文献15载:让流散的文化瑰宝"回家"
- 爷爷留下的传家宝,是70年代末的“头版小人书”
- 探访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六号墓
- 历史眼丨巧用谐音,景泰县取名趣谈
- 天祝铜牦牛 甘肃“第一牛”
- 传说刘伯温 在陇南 也斩过龙脉
- 张掖肃南:清明祭英烈 传承红色精神
- 以“中国笔墨”书写新时代长征史诗 ——甘肃积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历史眼丨唐玄宗做了个怪梦才有了正宁县之名
- 兰州人创造的奇迹 背冰上山栽活白塔山上第一批树苗
- 张家川马家塬遗址战国戎人车舆复原展举办
- 兰州“八办”纪念馆——文物里的红色故事
- 甘肃携秀美风光和经典非遗闪亮登场
- 南古城 一个王朝远去的背影
- 组织领导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记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共兰州特别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