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历代名女小说   作者:佚名   热度:

  秋瑾旗帜鲜明地宣扬妇女人权,提出了把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结合起来的深刻命题,无疑是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至此,她完成了从女性解放到民族解放、从家庭革命到社会革命的破茧蜕变。

  据当时的报刊记载,《中国女报》一出版就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文化的妇女争相传阅,没文化的妇女也设法请别人念给她们听。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报上的文章,还展开辩论。封建遗老们看了则大为震怒。

  6月17日,秋瑾从绍兴写信给朋友,说该刊第三期已编好,“约于此月,必行付印”。

  但,第三期却永远没有付印之日了。

  “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

  7月10日,秋瑾得到消息,清政府马上要来抓捕她。

  这年4月,秋瑾在杭州的白云庵召开了浙江各会党和军学界首领的秘密会议,正式组建光复军,推徐锡麟为统领,秋瑾自任协领。

  徐锡麟,1904年加入光复会,次年在浙江绍兴创办大通学堂。徐锡麟忙于革命,疏于绍兴大通学堂管理,秋瑾遂接任学堂督办。大通学堂全名“通师范学堂”,是1905年由徐锡麟、陶成章等创办的,是借清政府废科举、办学堂之机,以办学掩护革命活动的基地。

  身为校长的秋瑾亲任教习,每日到校,处理事务,骑马带学生到野外打靶,练习射击技术,还有各种器械体操、野外爬山、泅河和夜行军等训练。

  清晨,激越的号声将学员从床上唤起时,秋瑾已身着军衣,怀藏手枪,腰佩倭刀,骑在马上了。

  训练学生的同时,秋瑾一直同徐锡麟秘密活动,准备在安徽安庆与浙江绍兴举行武装起义。秋瑾的起义行动计划是: 先拿下金华,再攻占杭州,如果杭州攻不下,再回师金华,出江西入安徽,与徐锡麟的起义部队会合,再图大事。该计划虽然没能实现,但时人曾给予高度评价:“服其布置之周,任事之勇,以为自革命以来,其预备固未有若斯之完美也。”

  7月6日,安庆起义爆发。徐锡麟刺杀了安徽巡抚恩铭,但起义失败,徐锡麟被捕就义。

  10日,徐锡麟惨死的消息传来,秋瑾痛哭失声,不语不食。有人劝秋瑾立即离开绍兴,也有人劝她前往上海,并为她在上海的法租界找了一处隐居的住所,她都一一拒绝。她说:“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满奴能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至少可以提早5年。”

  秋瑾下令把大通学堂的枪支弹药分散隐蔽起来,又在和畅堂的家中密室里烧毁了大量秘密文件,叫学生们各自回家。

  13日下午4点,清兵包围大通学堂时,学堂里只剩秋瑾一人。

  秋瑾被连夜审讯,要她招出革命组织内情和同党名单。她提笔在手,凝思片刻,先写了一个“秋”字,这是她的姓。再催她写,她又续了6个字,这就是100年来的名句: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也是秋瑾唯一的“笔供”。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被处于“即行正法”,饮刃轩亭口。

  秋瑾被斩引起了巨大震动。轩亭口是杀江洋大盗的地方,而当时对妇女行刑,最严重的是绞刑,没有斩刑。

  民间轮番轰炸秋瑾案:“欲杀则杀,欲捕则捕,欲搜查则搜查。不必有证,不必有供,不必按律。”又从抨击秋瑾案出发,转而质疑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决心与前途,不断呼吁:“今日之天下,非实行立宪不足以挽回之。”这是日暮途穷的清政府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

  参与搜查、审讯、行刑的山阴知县李钟岳,在秋瑾斩首3天后被撤职。他在杭州赋闲期间,经常流着泪,独自凝视、默诵密藏的秋瑾遗墨“秋风秋雨愁煞人”。不到100天之后的10月29日,李钟岳自杀身亡。

  与秋瑾案相关的其他官员被调到地方任职时,当地乡绅上书拒绝。出行时,需军队保护而行,“然沿途之人焚烧锭帛、倒粪道中者,均骂声不绝”,令他们又惊又惧。

  民心所向,势不可当,注定了满清灭亡的命运。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多次表彰秋瑾的革命事迹,两次到杭州凭吊秋瑾墓。他在绍兴各界欢迎会上发表的演讲称:“为推翻专制、建立共和,绍兴有徐锡麟、秋瑾、陶成章三烈士,于光复事业,功莫大焉!”  ★

  (本文写作参考了欧阳云梓《秋瑾评传》、吴先宁《秋瑾传》、郭延礼著《秋瑾研究资料》、秋灿芝《秋瑾革命传》等书。)

  勉女权歌(1907年)

  我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若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

  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曙光新放文明候,独立占头筹。愿奴隶根除,智识学问历练就。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

  由“家庭革命”而达至“政治革命”

  在辛亥的志士和英烈中,秋瑾是很独特的一位。她本是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无忧才女,本来会成为李清照式的闺阁诗人而写入文学史;但是婚姻的不幸、时代风云的激荡,催生了她个性中豪侠而刚烈的一面,多种复杂因素使她走上了排满反清的革命之路。所以她的同时代人说她是经由“家庭革命”而达至“政治革命”。

  对同盟会宗旨更侧重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方面,这是秋瑾、徐锡麟等光复会领导人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与江浙地区在明清之际抗清斗争最激烈、最持久,遭受满族统治者的镇压迫害最惨酷有关;也与这一地区王宗羲、刘戢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有关。

  吴先宁(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常委理事、《秋瑾传》作者)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比花木兰还厉害的奇女子

下一篇:卓文君的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