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过度学习,压榨孩子身心。孙云晓表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有规律的,报太多课外班(包括在线教育)会剥夺孩子的娱乐、休息时间。发达国家在学前阶段不进行系统学科知识教育,也是因为提前教育对儿童有很大伤害。睡眠、营养和运动是孩子健康的三大指标,课外班对这三个方面影响都很大,近20年来我国中小学生普遍睡眠不足,运动不足、近视、体质下降等问题也十分严重。熊丙奇指出,尤其是幼儿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不适合在线学习。
机械辅导,可能帮了倒忙。一些广告宣称,“有了‘搜题神器’,家长辅导作业和孩子考试都不愁了。”熊丙奇表示,这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个性化辅助作用,对于自主管理能力差的学生,则可能变为偷懒的工具。中小学生正处于开发智力、独立思考的阶段,如果在线教育成为机械化的“抄作业”“应付考试”的工具,让孩子不会思考,反而帮了家长们的倒忙。
乱象频出,伤害教育行业。熊丙奇说,目前所有教育机构的获客成本都在营销大战中飙升,导致大部分培训机构亏损,真正盈利的极少。一些大的教育机构为挤垮中小机构,恶意降低收费,赔本运营,不仅造成行业发展不平衡,自身也面临经营风险。2020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嗨学网虚假承诺,让消费者陷入交钱容易退钱难的困境。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也点名批评在线教育等“云上”消费维权问题突出,在线教育服务乱象频现。
理性认识在线教育功能
“全社会要理性认识在线教育的功能。”熊丙奇说,在线教育的属性注定只会是线下教育的补充。线上教育只适合进行知识、技能教育,在线教育机构也是为了应对考试,传授应试技巧或学习方法,如讲解考试大纲和知识点、解题技巧等,难以开展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等重要教育。另外,在线教育的个性化、交互性弱,对教师的教育能力要求更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也高。因此,我们该有这样的共识:学校不能把在线教育视为教育现代化,要根据具体教学需求,科学使用在线教育;社会也不能夸大在线教育促进公平的作用,给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提供教育资源,不等于教育,要有实际的教育效果,还需要教师的面授、辅导;学校和家长们也应从保护学生视力出发,限制使用电子产品教学的时间。
近年来,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在线教育市场的监管政策。熊丙奇表示,相关部门应逐步建立完备的教育备案审查制度,对培训机构进行过程性监管,掌握其培训内容、师资和收费情况,这需要很大监管力量投入,我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家长缺乏维权意识,“积极配合”培训机构的违规提前教育、超前教育以及违规收费。在线教育的发展最终由市场决定,引导家长的合理需求至关重要。当前,我们一直在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必须意识到,若不破除单一分数评价体系,在基础教育应试化和竞技化背景下,家长的焦虑很难消除。
孙云晓提醒,家长在给孩子报“课外班”时,要思考几点:一是有没有影响孩子的睡眠、运动的时间。二是课程到底是谁在讲,谁在主办?广告做得多并不等于在线教育的内容就好。三是学校教育最重要,学校老师要负起责任,课堂上讲深讲透,不能因有的孩子提前在课外班学了就认为所有孩子都会,从而将学习内容一笔带过。
来源:生命时报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③: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②:这是教知识 还是教套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①:这是做教育 还是做生意
- 为何高考成绩总在“晚上”公布?其实为了考生好,非常贴心
- 在线教育喜忧参半
- 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 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专家详解肥胖防控怎么做
- 高考灰生态
- 人民财评:“后高考经济”,热浪下更需冷思考
- “双减”风暴来袭,教育培训暑期档凉凉,对托育市场有何影响?
- “双减政策”严压 教培“凛冬”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