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再其次是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现在运行着的慕课(MOOC)系统还只是一个低版本的在线学习平台,慕课加上人工智能,将会使在线学习如虎添翼:实现海量资源、共同学习与量身定制的高度统一;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者的特征进行自动诊断、自主推送适合难度的内容,自动编制有利于特定学习者的习题,自动提出适合的阅读建议,使教育的个性化真正成为现实。
人类的教育活动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个性化的精英教育阶段和集体性的大众教育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教育将进入第三个阶段——个性化的大众教育阶段。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每个学生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主体,可以选择和得到有效推送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内容;学习者的交流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有网络社区空间的所有相邻、相近、相知的同伴,学习者的自主交流成为广阔有效的重要渠道。学习者既是信息获得者也是信息输出者,既是学习的发起者也是学习的受益者,不再是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就学什么、怎么学,而是学习者希望学什么就能获得什么,学习者希望怎样学就可以安排怎样的进度和方式学,“以教定学”的千年模式逐渐被“以学定教”所代替。
3
以变革姿态迎接教育明天
当我们在谈论未来的时候,未来已来,当我们讨论将至的可能性时,将至已至。面对席卷而来的未来浪潮,我们只有以变革的姿态迎接未来,决胜未来。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停留在辅助阶段的现象已经处在重大变革的前夜。本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始终不遗余力地推进教育的信息化,并强调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三步跨越,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我们必须再接再厉,主动拥抱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把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供给可选择的教育。小型化、多样化、个性化是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持久走向,个性化教育的要求将是社会对教育的最大诉求,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最重要保证。我们要深化教育领域内供给侧改革,提供多种资源、多种渠道和多种模式的教育,提供良好的选择机制,不断提高适合教育的水平。
转变教师角色。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的讲授将被丰富生动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所替代;机械的练习、作业批改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简单重复的劳动被技术取代之后,教师的工作内容将聚焦于更复杂、更富于情感性、更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更具互动性的“人”的教育活动。学科分化、分科教学的地位将不断下降,复杂性教学的意义将不断上升;低情感教学任务将逐步被信息技术所替代,教师将聚焦于高情感教学活动;当机械的、简单的、标准答案的教育更多由技术手段完成之后,教师则更多从事创造性、艺术想象性的教育;学生只是接受知识“容器”的观念在未来教育中将被彻底摒弃,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师生教学活动既是既有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新知识的创造过程。
创新教育管理。统一性、标准化、以教定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招生、学籍、学分、文凭、职称、职位等的控制是教育管理的关键要素。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样的管理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新景象和新要求了。互联网思维有几个最重要的特征:一切皆可联系,人人都是中心,数据是最重要的资源,共享才能共赢。相应地,打通系统障碍,破除条块分割体制,增强非线性联系,从单一中心走向多节点中心,扩大开放,减少信息不对称,改变零和游戏观念,促进健康竞争,探索和建立适应互联网背景学校教育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是拥抱未来教育的重要期待。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学部主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③: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②:这是教知识 还是教套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①:这是做教育 还是做生意
- 为何高考成绩总在“晚上”公布?其实为了考生好,非常贴心
- 在线教育喜忧参半
- 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 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专家详解肥胖防控怎么做
- 高考灰生态
- 人民财评:“后高考经济”,热浪下更需冷思考
- “双减”风暴来袭,教育培训暑期档凉凉,对托育市场有何影响?
- “双减政策”严压 教培“凛冬”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