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大量的研究表明,网络和游戏成瘾都会对青少年的大脑带来功能和结构上的改变。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上网和玩游戏可能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造成什么影响。
多巴胺大量释放令大脑受损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主要负责传递兴奋的信息。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说,爱情之所以美妙,毒品之所以容易让人沉沦,皆是因为它们可以让我们的大脑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
科学家们很早就发现,人们在玩视频游戏的时候,大脑会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长期释放大量多巴胺,我们的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一项近来的研究表明,这可能会使我们大脑内的左腹侧纹状体发生变化。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人员发现,经常玩视频游戏的青少年(每周多于9小时)不仅比不常玩视频游戏的同龄人拥有更大的左腹侧纹状体,在面对游戏中的失分时,他们这一大脑区域的活动也更为活跃。
另一项由韩国和美国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表明,在连续十天每天玩一小时以上的网络游戏之后,实验参加者面对游戏信号时的大脑反应类似于药物成瘾者面对毒品时的大脑反应——二者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眶额叶皮层、海马旁回和丘脑都会被激活(见图一)。
图一 区域性脑血流量变化
有国内学者根据网络成瘾诊断问卷(IADDQ)和网络成瘾障碍症诊断标准(IADDC)筛选出5名18-22岁的网络成瘾者,并对他们进行了研究。通过使用多巴胺运转蛋白扫描技术,他们发现,网络成瘾者大脑纹状体的多巴胺转运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他们双侧纹状体的体积和重量也显著减少。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可能有着与其他成瘾性疾病相似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它也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大脑损伤。
频繁地通过手机访问社交网络、玩游戏、获取消息会给我们的大脑带来源源不断的新信息,这会使我们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持续走高。研究发现,网络使用障碍患者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分泌多巴胺的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会被持续激活。
简而言之,一旦习惯了高多巴胺水平的活动,其他活动对我们的吸引力就大大降低。这就好比当我们面前放满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炸鸡、薯条和巧克力时,我们很难走去桌子的另一头吃清水煮白菜,尽管长期来说,后者对我们的身体更为有益。
大脑灰质的体积萎缩
大脑的灰质相当于大脑的CPU,是认知功能的重要载体。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网络成瘾会使大脑灰质的体积减少。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大脑存在结构性改变。通过对比18名网络成瘾青少年与15名健康青少年的大脑成像结果,他们发现,“网瘾”青少年在某些大脑区域的灰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包括与成瘾密切相关的脑岛和控制情绪的扣带回(见图二)。
图二 网瘾青少年的大脑灰质密度在(A)左前扣带回皮层、(B)左后扣带回皮层、(C)左侧脑岛和(D)左舌回显著低于对照组青少年
在另外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借助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技术(VBM)研究了18名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大脑形态。他们发现,这些青少年在五个大脑区域的灰质体积出现减少,其中包括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青少年大脑灰质的体积大小与他们网络成瘾的时间显著相关(见图三)。
图三 A. 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大脑灰质体积减少;B. 三个大脑区域的灰质体积与网络成瘾时间显著负相关
第二,前额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大脑区域,它肩负着计划、管理和冲动控制等重要职能。如果儿童和青少年的前额叶发生改变,那他们对自身语言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就有可能下降,具体可表现为缺乏耐心,容易发脾气,难以专注。第一,如果儿童和青少年的扣带回受损,他们对情感的控制能力会下降,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这些研究结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发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
大脑白质纤维的连接减少
白质纤维就像大脑里面的电线,负责在神经元之间沟通传递信息。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③: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②:这是教知识 还是教套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①:这是做教育 还是做生意
- 为何高考成绩总在“晚上”公布?其实为了考生好,非常贴心
- 在线教育喜忧参半
- 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 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专家详解肥胖防控怎么做
- 高考灰生态
- 人民财评:“后高考经济”,热浪下更需冷思考
- “双减”风暴来袭,教育培训暑期档凉凉,对托育市场有何影响?
- “双减政策”严压 教培“凛冬”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