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请更新您的浏览器!
宣纸雪白,墨色浓重,龙蛇飞动写出一个“道”字,提笔之人却不是中国人,而是一名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留学生,他的中文名字叫侯子墨。
侯子墨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内选择书籍。受访者供图
圆梦中国:如愿来华学习中文
侯子墨从小爱看中国电影,喜欢中国文化。他的父亲也是一名“中国迷”。高中毕业选择自己未来专业方向时,父亲建议他选择中文专业,将来去中国留学。
2017年,在塔吉克斯坦学习中文两年后,侯子墨如愿来到中国,继续他的中文学习。
来到中国的第五年,侯子墨已经是一位“中国通”,目前在南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中文与书法成为了他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五年来的发展令他颇为赞叹。“中国这些年在5G网络、高新科技、航空航天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进步和成就,能见证到这些,我觉得挺幸福的。”网络购物的发展最令他印象深刻:“我们国家是没有网络购物的。我一直都在跟我朋友说,在中国,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
关注党的二十大:高速发展的中国对其他国家影响深远
一门语言,一方水土。学习中文让他深入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体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侯子墨认真阅读了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国的脱贫攻坚和“一带一路”倡议是他最为关注的两个方面。“我们国家也需要摆脱贫困。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我看到一个数字。十年里,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还是很大的。”
侯子墨表示,高速发展的中国对其他国家影响深远。他希望,中国未来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很多中国的公司会到国外去,会给像我们这样发展比较慢的国家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塔吉克斯坦是世界上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谅解备忘录的国家,侯子墨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者。
“中国的企业入驻塔吉克斯坦之后,我的同胞就有了更多工作岗位和工作机会,我的很多朋友都在中国企业工作。” 侯子墨看到,中国企业在塔吉克斯坦修路架桥,建设发电站,更多塔吉克斯坦人有机会到中国来留学。
这也正如侯子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每个国家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在经济上互相帮助,在文化上相互包容,一起面对环境变化等共同问题。” 他说:“一起面对问题,一起进步,一起发展。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它会让很多国家共同发展起来。”
作为南开大学的学生,侯子墨也很认可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内容。他表示,南开大学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大学给学生提供了优秀的学习环境、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致力于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留学生,学校都一直在鼓励我们成为人才”。
侯子墨展示自己写出的书法中文名“侯子墨”。受访者供图
规划未来:立志成为文化交流使者
结缘于中国文化,亦致力于成为文化交流使者。侯子墨第一次接触书法是在塔吉克斯坦。第一堂书法课上,老师说,拿笔要稳,坐姿要端,书法如做人,君子要行得正坐得端,要谦逊自信,但不可太过张扬。他说:“拿毛笔写字的感觉很神奇,一个作品完成,会感觉到中国文化内涵所在。汉字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在跟你交流。”
“侯子墨”这个名字也来源于书法,他的书法老师说,“子”是人的意思,墨是墨水,是文化的意思。老师希望他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除了书法,中国的传统音乐、流行音乐都让侯子墨着迷。他自学了葫芦丝和笛子,常和家人、朋友分享自己在中国的见闻,也向中国的朋友介绍塔吉克斯坦文化。
侯子墨如今即将毕业,思考着自己未来的规划。在中国生活多年,他十分不舍,希望可以继续读博,或者去大使馆工作,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同时,他也愿意回国当一名中文教师,给同胞们介绍真实的中国,并用在中国学到的本领去提高祖国的教育水平。他说,“这也是我的责任。”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③: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②:这是教知识 还是教套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①:这是做教育 还是做生意
- 为何高考成绩总在“晚上”公布?其实为了考生好,非常贴心
- 在线教育喜忧参半
- 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 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专家详解肥胖防控怎么做
- 高考灰生态
- 人民财评:“后高考经济”,热浪下更需冷思考
- “双减”风暴来袭,教育培训暑期档凉凉,对托育市场有何影响?
- “双减政策”严压 教培“凛冬”如何破局?